在高速公路运营体系中,电力监控系统如同“神经中枢",通过实时感知、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,确保隧道照明、收费系统、监控设备等关键设施的稳定运行。作为智慧交通的核心支撑,该系统融合物联网、大数据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构建起覆盖全线路的电力安全网络,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提供技术保障。

高速公路电力监控系统采用“主控层-通信层-终端层"三级架构,形成高效协同的监控体系:
主控层:部署在运营管理中心,集成监控工作站、大屏显示系统、数据服务器等核心设备。以安科瑞Acrel-2000Z系统为例,其可同时管理多个变电所,支持实时数据展示、历史曲线分析、报警事件追溯等功能。
通信层:依托光纤环网构建高速数据通道,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千兆工业以太网实现9个隧道变电所与主站的实时通信,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在50ms以内。系统支持RS485总线、LoRa无线通信等冗余传输方式,确保通信可靠性。
终端层:在变电所、箱式变电站、路灯控制箱等节点部署智能终端。东方山隧道项目配置的智能终端包含微机保护装置、多功能仪表、变压器温控器等设备,可采集电压、电流、功率因数等200余项参数,同时监测断路器分合状态、柴油发电机液位等设备状态。
系统通过六大功能模块实现电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:
实时监测与可视化:以配电一次图形式直观展示设备运行状态,支持三相电流、电压、功率等参数的实时查询。某隧道项目通过系统界面可同时监控13台高压柜、4台变压器及16台地埋变的运行数据,异常参数自动高亮显示。
智能预警与故障定位:采用阈值预警与AI诊断相结合的方式,对电压越限、谐波超标、设备温度异常等情况提前预警。系统内置的故障知识图谱可精准定位故障点,某收费站项目通过该功能将平均故障修复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45分钟。
能效优化与碳管理:集成电能质量分析模块,通过有源电力滤波器(APF)治理谐波污染。某服务区项目应用后,功率因数从0.85提升至0.98,年节电量达120万kWh,减少碳排放980吨。
远程操控与自动化:支持断路器远程分合、电容补偿装置自动投切等操作。在台风应急响应中,某电力公司通过系统远程切断故障线路,恢复供电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80%。
移动运维与AR辅助:开发的运维APP支持通过AR眼镜远程查看设备状态,结合专家系统指导现场操作。某检修项目通过该功能减少现场人员投入30%,问题解决效率提升50%。
安全管控与权限管理:设置三级用户权限体系,定义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。系统记录所有遥控操作、参数修改等行为,生成不可篡改的操作日志,满足电力行业安全审计要求。
特长隧道供电保障:针对10公里级特长隧道,系统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架构,配置分布式电源(EPS)作为应急保障。紫荆山隧道项目通过系统实现主备电源自动切换,供电可靠性达99.999%。
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:在服务区部署光伏发电+储能系统,通过监控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。某服务区项目应用后,光伏发电自用率提升至85%,储能系统削峰填谷效益显著。
环境适应性设计:针对高寒、高温、盐雾等恶劣环境,系统采用IP65防护等级设备,配置加热/散热模块。青藏高原某项目在-40℃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,设备故障率较传统系统降低70%。
随着数字孪生、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,下一代系统将实现三大升级:
预测性维护:通过设备健康度评估模型,提前30天预测元件失效风险,某试点项目将设备计划外停机次数减少65%。
自主决策系统: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实现负荷动态调配,在用电高峰期自动优化供电策略,某城市环线项目应用后综合能效提升18%。
开放生态构建:采用标准化接口体系,支持第三方应用无缝接入。系统已实现与交通调度系统、气象预警平台的联动,形成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。
据行业预测,到2027年高速公路电力监控系统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22%。在“新基建"与“双碳"政策的双重推动下,该系统正从功能实现向价值创造演进,成为构建智慧交通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。这场由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变革,正在重塑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模式,为公众提供更安全、高效、绿色的出行服务。
联系QQ:2399004981
联系邮箱:2399004981@qq.com
传真:86-025-85538698
联系地址: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泰路汇智科技园A2栋
扫一扫 微信咨询
©2025 江苏舜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026505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 总访问量:246484 管理登陆